最早视察攀枝花的国家领导人
发布时间:2007-10-03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196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根据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将开发建设攀枝花提上国家建设议程。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委托研究西南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到攀枝花实地考察,确定钢厂定址的问题,并于11月1日在仁和召开工作会议,议定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
196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3个月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国家计委对三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划,9月,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李富春在会上宣布:三线建设的目标,是要在我国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对攀枝花的要求是:用7~8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全的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燃料等主要工业部门的基地。据此,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受命周恩来总理委托到西南研究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两位副总理于1964年10月25日到达昆明,即召集西南局和云、贵、川三省即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开会,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周恩来总理初步确定钢厂定址在攀枝花的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同时,初步议定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的规模为年产铁矿石1350万吨,生铁160~170万吨,钢150万吨,钢材110万吨。昆明会议结束后,10月30日,两位副总理从昆明乘汽车北行经过云南禄丰、一平浪、楚雄、姚安、大姚等地于10月31日下午到达现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11月1日,首先到金沙江北岸对铁矿山和钢铁厂厂址进行实地考察,增加感性认识。又到工地看望了正在施工的职工,顺便参观了就近搭起的一片工棚,然后绕道河门口,看了发电厂厂址,由此过金沙江,到了宝鼎煤矿,最后又回到计划开采的兰尖铁矿,并在山坡上请随行的采矿工程师摊开地形图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实地考察结束后,迅即在仁和召开工作会议,听取了攀枝花地区各建设小组的工作情况汇报,讨论如何保证“快、好、省”地建成这个工业基地。同时,对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指示。李富春副总理作了会议总结:1.将四川省会理、盐源两县各一个区和云南省永仁、华坪两县各一个区划出来,成立“攀枝花特区”,属四川省直辖,对外称渡口市;设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2.成立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基地的全部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下按专业设冶金、煤炭、电力、交通、建材、市政各分指挥部,分别组织其所属工程公司及加工厂进行施工。3.设攀枝花基地政治部,各分指挥部设政治处,开展“学大庆”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4.请国家计委考虑,攀枝花基地建设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单列计划。原属各部的单项建设一律合并为基地建设总项,建设资金和所需建设材料由国家直拨。建设物资部在基地设办事处及仓库,经常存三、四万吨钢材供随时调用。5.已商请四川、云南两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全市所需粮食由四川省供应,所需糖、茶、油、盐等副食品及小百货由云南省调给,猪肉及大路菜由四川、云南两省共同提供。6.基于战备要求,渡口市的全部建设在施工次序上,采取“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争取生产性建设早完成、早投产,生活设施先用临时建筑,如干打垒、工棚,过渡几年后,再建设永久性办公室和正规宿舍。对这样一个方针,职工同志们可能有意见,要事先作些说明和解释。
11月3日午饭后,两位副总理风尘仆仆实地调查之后,日夜兼程赶回北京。
两位副总理回到北京后,即于11月5日、11月6日、11月9日、11月10日连续4天,向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呈送了4份工作报告,即:《关于攀枝花地区资源情况简报》、《关于攀枝花铁矿分离钒钛的科学实验工作情况简报》、《关于攀枝花地区钢铁厂厂址的选择情况简报》、《关于攀枝花地区钢铁厂工业基地建设上马下马经验教训的报告》。
两位副总理来攀实地调查,对攀枝花基地建设作了重要决定,解决了攀枝花开发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掀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从而使攀枝花基地建设以更大的规模,更加顺利地展开了。